【以案說醫】陳利國:重用烏梅治療鼻鼽案

發布時間:2023-03-03 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陳利國 廣東省名中醫,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任太阳集团app首页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省傳統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民族醫藥學會首席專家,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血栓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主委。臨床工作46年,擅長用活血化瘀治療疑難雜症。尤其擅長治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慢性胃腸道疾病、心身疾病以及亞健康狀态調治。著有《中西醫結合内科治療學》《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黃帝内經學術思想研究》《論脈積與血管疾病防治》等多部專業著作。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曆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鐘某,女,時年34歲。患者因鼻癢、鼻塞、噴嚏、流清涕反複發作十餘年就診。

基礎病史:過敏性鼻炎。

【首診證候】刻診:自述對花生過敏。十餘年來,鼻塞、鼻癢反複發作,無明顯季節性,每遇冷空氣或異味刺激等誘發或加重。常流清涕,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舌淡苔薄,脈沉細。


【辨證論治】

辨證:肺氣虛弱,衛表不固。

治法:補益肺氣,調和營衛以治本;祛風通竅以治标。

處方:黃芪、防風、五味子各15克,桂枝、白芍、當歸、知母、銀柴胡各10克,細辛、甘草、陳皮各5克,烏梅30克。水煎服,每日1劑,7劑。

【随診過程】

二診:服用7劑,症狀緩解,已停用抗過敏藥。舌淡苔薄,脈細。

處方:上方加靈芝10克,繼服14劑。

三診:服藥期間未再發作,患者希望長期服用以鞏固療效。改為中藥顆粒沖劑,隔日一劑。

按語: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複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特征的一種常見、多發性鼻病,又稱鼽嚏,相當于西醫的過敏性鼻炎。最早記載見于《黃帝内經》。《素問脈解篇》曰:“所謂客孫絡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多為素體肺氣虛弱,衛表不固,常因風寒乘虛侵入而誘發,“故善病鼽衄”(《素問金匮真言論》)。“鼽者,鼻出清涕也”(《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一》),其臨床特征為鼻流清涕,甚則影響生活、工作。臨床治療有補益肺氣的,有調和營衛的。對于該患者的治療,采用标本兼治之法,既用黃芪補益肺氣,當歸、白芍、桂枝調和營衛以治本;也選用了防風、細辛祛風通竅以治标。其應用知母,是仿張錫純用黃芪配知母治胸中大氣下陷法,以防黃芪、桂枝、細辛等藥性熱。方中重用烏梅,并以五味子相伍,是取其酸收功能和具有的抗過敏作用。臨床體會,該藥重用其效甚佳。但也要因人而異。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适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

【來源:太阳集团app首页附屬第一醫院,指導專家:陳利國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