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一 柯某某,男,54歲,2022年4月13日初診。 主訴:确診肝惡性腫瘤1年餘。 現病史:患者1年餘前因脅肋部疼痛,在外院行消化系彩超檢查示:肝右後葉見一個低回聲竈,大小約為40×36mm,近門脈側可見一高回聲結節,大小約12×10mm。進一步肝髒CT檢查,并病理活檢确診肝惡性腫瘤,随後行TACE手術治療。術後一直右側脅肋部疼痛,乏力、納差。遂于楊欽河教授門診就診。刻診:右側脅肋部疼痛,乏力,胸悶,皮膚瘙癢,納差,矢氣多,口幹口苦,其面色萎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中醫診斷:癥積;肝郁脾虛,濕毒内蘊證。 西醫診斷:肝惡性腫瘤。 治法:疏肝健脾,清熱祛濕抗癌。 處方:北柴胡10g,茯苓15g,白術10g,炙甘草5g,黃芪破壁飲片4g,當歸5g,白芍10g,醋鼈甲20g(先煎),丹參30g,枸杞子10g,薏苡仁45g,土茯苓15g,連翹24g,豬苓15g,郁金10g,砂仁10g(後下),靈芝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15g,蜈蚣3g。7劑,水煎服,日一劑。 2022年4月20日二診:左脅疼痛減輕,仍乏力,納稍轉佳,仍矢氣多,小便黃,大便細軟,舌淡紅,苔白。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