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某,女,42歲,2022年5月10日初診。
主訴:月經周期紊亂半年餘。
現病史:患者訴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月經周期紊亂,時有提前或延後至少1周,伴有月經量少,2-3天幹淨,無痛經,無惡心嘔吐,伴有右側乳房有包塊,每次月經來臨疼痛加重。曾到當地乳腺科就診,予乳房包塊穿刺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具體不詳),舌淡黯而胖,有齒印,脈弦細。輔助檢查:彩超子宮及附件未見異常。
中醫診斷:月經先後不定期;肝郁脾虛證。
西醫診斷:月經紊亂。
治法:疏肝健脾,養血調經。
處方:柴胡10g,炒白術10g,茯苓15g,炒白芍15g,當歸10g,川芎10g,女貞子(酒)15g,益母草30g,制香附10g,王不留行20g,黨參30g,佛手10g,牡蛎(煅)30g,木香10g(後下),郁金10g,炙甘草5g。 7劑,水煎服,日1劑。
2022年5月17日二診:經過治療後,乳房包塊明顯縮小,疼痛較前改善。查體:舌黯紅,苔膩,脈沉細。處方:原方加川牛膝10g,川木通10g,枸杞子10g,薏苡仁15g。 7劑,水煎服,日1劑。
先後随診調理2月餘,患者月經周期恢複正常,月經量較前明顯增多,乳房包塊基本消失。
按語:月經不調,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異常為主症或伴随月經周期前後出現明顯症狀為特征的疾病。中醫治療月經不調,一般采用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調治沖任以及調控“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治法。患者日常工作壓力大,肝氣不舒,肝脾失調,日久氣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益氣健脾,活血通經。本病方選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湯加減。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養血調經,理氣止痛;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以充氣血生化之源。加郁金、佛手、木香增強疏肝理氣止痛之功;女貞子、益母草補益肝腎、活血調經;王不留行、牡蛎活血通經、軟堅散結。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養血調經,通絡散結之功。
鄭重申明: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适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