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把課堂學習和專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根據有關工作部署和要求,太阳集团1088vip在2023年暑假組建涵蓋本碩博各學習階段學生的“絲路情,新疆行”杏林科普考察團,在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實訓中心副主任、針灸推拿教研室副主任朱明敏以及學院團委書記黃雅訸的指導下,奔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8月7日上午,實踐團隊在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拜訪國醫大師沈寶藩并開展座談。座談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外科樓6樓的會議室舉行,由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古麗紮爾·艾海提主持,黨委書記、副院長韓榮,醫務部主任周斌,科研管理科科長王先敏,教學管理科主任潘蓉,國醫大師工作室主任洪軍,國醫大師工作室秘書劉晶晶以及康複科青年醫師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共同聆聽國醫大師沈寶藩的分享。
參加座談會的師生及醫院代表共同觀看了相關紀錄片,了解沈老的從醫之路。沈老西學中的學醫經曆引起了青年學生的好奇和關注。當提及當初為何選擇走上學習中醫、成為中醫醫生的道路時,沈老表示,學醫一直以來都是他的理想,療效是他的不懈追求。在見識到老一輩中醫師們的妙手回春後,他意識到中醫藥也是治病的一大法寶,甚至還能解決某些西醫學難以治療的病痛。從那以後,沈老堅信中西醫兩者是各有所長、優勢互補的,在長期行醫過程中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念,争取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實惠的治療體驗。副院長古麗紮爾·艾海提介紹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如今的病源中,59%來自少數民族,這表明在新疆中醫藥文化傳播已經較為廣泛,中醫藥治療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各民族群衆的心中。
沈老在62年的行醫過程中,一直堅持“敬業奉獻、終身學習、實事求是、患者為本”的原則。他每天都比上班時間早半小時到一小時到崗,堅持查房,仔細為每個病人開好醫囑,以患者為本,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經濟情況針對性治療,力求為病人提供最滿意的治療體驗。在下班後,他則會抓緊時間,或是反思自己,或是看書學習,追求進步和提高。
沈老在訪談過程中對當代青年中醫學子寄予厚望。他表示,當代中醫學子應當牢記“機遇+勤奮=成才”的道理。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應當腳踏實地、刻苦學習,提升醫術,不斷磨砺自身本領;而當機遇來臨時,則要抓住機會、敢于争取,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大的進步空間。同時,還要銘記中醫學不僅要傳承,更要創新和發展,新一代的中醫學子不僅要熟讀經典、牢記經方,同時也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敢于提出新的改進意見,讓傳統中醫藥文化能夠與時俱進,為當代衛生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訪談結束後,考察團的師生們感慨頗深。有的驚歎于沈老數十年如一日提前上班的敬業,有的仰慕于他高超的醫術醫德,有的敬佩于他堅持學習的毅力……此次拜訪國醫大師的經曆讓大家收獲良多。日後,同學們定将以沈老為榜樣,在學習中醫、傳承中醫、發展中醫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成員感想
朱明敏老師
70%勤奮+30%機遇=成才。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國醫大師沈寶潘給自己定義的公式。沈老在年輕時被分配到邊疆工作,憑着他個人的勤奮與信念,最終達到今天的高度。在當今人人都在談内卷的大環境下,沈老的勤奮成才論給了我們後輩最好的啟示:以勤奮走好自己的路,避免内卷帶來的精神内耗,從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黃雅訸老師
非常有幸能在本次“三下鄉”的途中與國醫大師沈寶藩會面座談。沈老年近90依然精神矍铄,對中醫及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面對青年學生,他傾囊相授,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曆和臨床經驗,啟發他們如何做一名好醫生。學醫之路沒有捷徑,“勤奮”是通關秘訣,面對病人毫無保留不計個人得失是為醫者應有的覺悟。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他對黨的赤誠之心也令人為之動容。他認為自己的發展很大程度是因為趕上了黨的好政策,在新疆從醫62年,他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永遠跟黨走”的誓言,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作為當代青年,應該主動把個人發展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用勤奮、認真、堅持的态度對待每件工作,學習沈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幹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2023級博士生莊子鋒(中國香港)
感謝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和國醫大師沈寶藩為我們此行提供的學習機會。這次我們帶着調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藥文化的普及程度與群衆對中華民族認同感的任務前來新疆,了解到新疆少數民族對中醫接受程度高。從了解沈寶藩教授入黨、西醫學中醫,再到為新疆中醫事業奮鬥努力的心路曆程,以及他提到新疆人民特殊的氣候與飲食習慣,指出“痰瘀同治”的學術觀點,我們深切感受到沈老認真勤懇、嚴謹治學,設身處地為每一個病人考慮的态度,我們深受教益。我們應當謹記教導,要加倍地努力,刻苦學習,積極進取,永不言棄,以此把握住未來的機遇,成長為好醫生。
2020級本科生郭澤璇
很開心能夠作為團隊成員參加本次的下鄉活動,也很榮幸能夠到現場參與采訪國醫大師沈寶藩老教授。 89歲高齡的沈老神采奕奕,六十二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提前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到達診室,“勤奮+機遇=成才”沈老教授如是說道。沈老作為老一輩中醫人的代表,幾十年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着中醫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師者如舟,千裡不殆,師者如光,微以緻遠,他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也感染着無數的如我們一般正在求醫路上的青年學子。我們将始終銘記沈老教授的教誨,用勤奮武裝提升自我,用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為祖國發展添磚加瓦。
2020級本科生鄧可
沈老的敬業精神和醫德醫術令我深深敬佩。我會牢記“勤奮+機遇=成才”的道理,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腳踏實地、刻苦學習,磨砺自身本領;在當機遇來臨時,則要抓住機會、敢于争取,以取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大的進步空間,在學習中醫藥的道路上一路向前。日後,我們将堅持勤于思考、守正創新,讓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中依舊綻放光芒、熠熠生輝,為醫藥衛生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2021級本科生羅家鑫
非常感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為我們太阳集团1088vip“絲路情,新疆行”科普考察調研團提供寶貴的學習交流機會,我們收獲良多。沈老教授人生道路上有四次機遇,但每一次機遇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勤奮,俗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沈老教授就是時刻在準備着,若非對自身要求嚴格,怎會每天提前上班,很晚下班?若非這種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态度和自始而終的行動,又怎會把握住機遇?所以我們要學習沈老教授勤奮認真的态度,并将其貫徹到行動當中。除此之外,古麗紮爾·艾海提副院長也為我們介紹了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藥文化的普及程度與群衆對中華民族認同感的實際情況,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中醫環境氛圍的打造,到病源近60%來自于少數民族,再到與身邊接觸的醫生患者對中醫文化、中華文化的認同,我們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在新疆人民心中。在參觀林則徐紀念館時偶遇的叔叔也是對中國共産黨滿口贊揚,新疆和平安定團結環境和美好的生活都離不開黨,而沈老教授也說黨的政策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機遇,青年學生要永遠跟黨走,堅持守正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勤奮好學,努力成為合格的中醫。
2021級本科生李佳蕙(中國香港)
很榮幸能在新疆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途中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與國醫大師沈寶藩教授座談交流,這使我收獲頗豐。還記得沈老說:“新疆不能隻有葡萄和哈密瓜出名,新疆還要出人才!” 沈老年輕時就被分配到新疆,憑借自己的勤奮和不懈的努力在新疆紮根,同時他也不斷精進自己的醫術,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珍貴的生命,而他這一待便是62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沈老這六十多年以來,每天都堅持提早半小時至一小時到醫院科室做準備,我相信這必是沈老今天能成為衆人敬仰的國醫大師的重要原因,更是我學習的榜樣。就如沈老所說,我們這一代人生逢其時,三年的疫情使中醫更受重視,日後将會是我們這一代中醫學子大顯身手的時刻,而在此之前,我會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鑽研,牢記沈老說的“勤奮+機遇=成才”這一公式,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勇于實踐,學成以後立志将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文案:黃雅訸、鄧可
圖片:實踐團提供
初審:黃雅訸
複審:羅莎莎
終審:黃曉霞